發布時間:2019/7/16 10:00:38 瀏覽:119次
一款七軸機器人,極高的精度讓它可以完成很多復雜任務,可廣泛應用于服務業和制造業。在進行大量工作時,機器人的效率比人類高得多,可以精確進行定位抓取、組裝、裝配,其研發、制造、應用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
“中國機器人技術發展現狀令人驚喜,在研究樣機數量和應用寬度方面,跟世界水平基本差不多,同時在數量、原創方面還有追趕的空間。”德國漢堡科學院院士張建偉日前在2019年中國機器人峰會上表示。
增速大為減緩
我國自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以來,機器人產業曾連續多年處于高速增長階段,但2018年發展速度已大為減緩,開始進入平臺期。對此,國內機器人產業領導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方表示,一個行業不可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在3到5年的快速發展后,開始進行調整是正常現象,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已迎來重要轉折點。
“傳統機械手曾占領大部分市場,而如今機器人系統解決方案正在取而代之成為新市場。智能感知、視覺與力覺的應用或許成為機器人的標配,因此,系統解決方案的思路需要大量工程師,需要服務跟上,而不是僅僅賣掉機器人即可。” 基于這樣的現狀,徐方認為機器人數量減緩是必然的,因為應用產生了一些變化。
“從工業機器人角度,我們必須承認它并不是生產的必需品。”對于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目前增速放緩的情況,行業內做自動化赫赫有名的李群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石金博指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大多數企業都在做國產進口替代,其實并沒有挖掘新的價值點,并沒有真的創造新的價值應用。
清能德創副總裁湯小平深表認同,工業機器人要跟客戶一起發展,將產品做得更細,讓客戶更大發揮他們的價值,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曾一度風光無限的協作機器人鼻祖RethinkRobotics去年宣布倒閉,引起一片嘩然。國內最早做協作機器人的珞石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庹華認為,RethinkRobotics倒閉最核心的問題是定位和場景落地問題。 “珞石開發任何一款產品,首先想到就是該產品能解決實際問題。”
核心零部件仍是瓶頸
盡管以浙江智昌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機器人控制器和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高精度諧波減速器為代表的國產核心部件,取得初步成效并實現量產。但國產品牌盈利非常困難,特別是隨著工業機器人增速的減緩,致使行業存在高端技術低端化、低水平重復、機器人賣到白菜價的現象。
在機器人減速器方面邁出重要一步的蘇州綠的技術總監褚健華強調說,能夠在技術上突破,需要付出非常艱辛的努力。 “希望我們諧波減速器產品的規模化生產,也能夠帶動國內核心零部件生產企業和其他企業共同進步。”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吳軍表示,中國企業目前創新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大學和研究所里的基礎研究水平不行。中國要想在工業產品的品質上升級,需要從基礎科研做起。
TAG: